2013年4月18日

元氣音樂舖:遠超過30分鐘的記憶

也許你覺得累積成堆的CD和黑膠很佔空間,想聽某首歌還得翻找多時才可得。也許你認為數位音樂將會是或已經是聆聽方式的主流,它方便快速有效率。也許你知道每年四月的第三個禮拜六是唱片行日,不過只將它當作一商業花招來看待。我沒有辦法提出任何反駁,或許是因為我也這麼想,但這些其他人所以為的缺點或過時行徑於我來說卻擁有許多樂趣。

我認為消費行為建立在想像之上,消費者在付錢之前的挑選時間全被用來進行一連串想像與比對的思考活動。衣服穿起來好不好看,端視模特兒擺出來的姿態美不美。小說讀起來精不精彩,史蒂芬金在書腰上的推薦語成了參考。音樂聽起來中不中意,側標文字組合出的各式名詞是一個線索。

逛唱片行是件危險的事情,因為無論再怎樣小心,我們總會有僅依靠著想像而買下一張專輯的機會。可能是封面太迷人或側標寫得太無敵,甚至是憑著它本身所代表的歷史價值(滾石百大之類的)。買回家聽了才發現這跟自己想像的不同,心裡不太快活,便思考應該將其束之高閣或過兩天再聽一次。雖然不至於天人交戰,可也經過一番掙扎,明白了這張專輯不應該為我所有。二手唱片行即為此而生。

人們賣CD的理由甚多,是聽了不喜歡,或者參加偶像的見面簽名會買太多張,也有因搬家之故要出清的。無論理由是什麼,這同時也代表了我們曾經是實體專輯支持者的一員。我們聽音樂,我們買音樂,我們愛音樂。

CD是一折衷之道的音樂載體,它比黑膠方便一些,比MP3音質好一點。我買CD也賣CD,我去元氣音樂舖。這是一家坐落在小巷子裡的小店,裡面有笨牛和Esa,他們賣你CD也買你的CD。你我總是可以在此得到自己想要的,見識到音樂的循環與交流,生生不息。

我常泡在這兒,挑揀著有什麼好貨可帶走,或是聽著正在播放的音樂。它是一個神奇的空間,可以交換著各種話題,音樂的或非音樂的。我們相遇,郭董、伍迪哥、粉紅機器人、鍾小耀、閃電葛格、孩子王張生,還有其他許多人。可能就著架上擺的CD彼此推薦分享,或是談論要不要去看誰的表演。關於音樂,這裡沒有很厲害很有說服力的說法,只有好不好聽而已。

雖然我們對音樂的熱情各自有著不同程度的表現,但我們很清楚地彼此都是愛樂者。這裡的人毫無機心,我們唯一煩惱的是該怎麼買到自己心目中的夢幻逸品和該怎麼安排時間去看一場演唱會。音樂是我們生活裡的一部分,即使它不得不被其他部分所抑制,它仍然佔有很重要的順位。

如果不是在元氣音樂舖,我想一輩子都不會遇到這些人。我知道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必須把時間花在那件事上頭。我願意把時間花在這裡,聽音樂,與你們共處。我不知道將來我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又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我只知道在這裡的所有回憶我將永遠記得。

我喜歡實體唱片。看著櫃子裡塞不下的CD,隨手拿起一張喚回的是當初購買時對它的想像與日後聆聽時所帶給我的感覺,也不必真的去播放它,光是擺在那兒就自有意義。我以為這就是跟音樂的交情,跟你們的交情。


未來會怎樣,請別讓我知道,只需記得音樂將使我們再次相聚。